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快樂聖誕12天...

這個月初,為了尋找適合教班上小朋友們唱的聖誕歌曲,看到了這段影片,立馬決定今年的聖誕賀歲歌曲就是它了─Straight No Chaser的The 12 Days of Christmas!

如果你對傳統聖誕歌曲稍有了解的話,就會發現這是一首梗多到讓人從頭笑到尾的改編歌曲。這個由12人組成的男聲清唱團體在1998(1996?)年的一次表演中演唱了這首歌,後來團員們各奔前程,其中有成為專業表演者的,也有當了上班族、業務員的,卻因為當年演唱的影片在youtube上爆紅而在2008年被唱片公司挖掘,連續兩年出了兩張編曲、和聲俱佳的聖誕專輯。

再說到今年的聖誕節,大餐整整連吃了三晚。原本24晚上要吃的油封鴨和煎鴨胸,因為寶學生當天晚上回花蓮相約吃冀家小館(的酸菜白肉鍋和水煮肉!)的關係,又提前到23號;25號下午打烊之後又帶著一大盤(花枝丸造型的)炸熱狗球直奔教會的聖誕聚餐,果然大獲小朋友們喜愛(甚至連我偷偷加進去增加趣味的兩顆炸紅蘿蔔求都開心地吃下去了我的媽呀...)。在此獻上簡單到不行的corn dog麵衣食譜給各位煩惱兒女不愛吃蔬菜(咦好像開槍打到自己?!)的父母們哇哈哈哈哈!

【熱狗麵衣】(約可炸6-8條大熱狗的份量】

低筋麵粉 180g
泡打粉 3g
全蛋 2個
糖 1大匙
鹽 少許
香草精 少許(這個可是老娘得意的神來一筆!)

全部拌勻,裹上要炸的對象(?)後下鍋油炸即可。唯一要注意的是麵衣的油炸時間並不長,所以炸物最好是本身已煮熟或可生食的。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太開心聖誕三色雞肉派


真的給我做出來真是太開心的聖誕風三色雞肉派,這次真的連我自己都有覺得太超過...。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夏瑪妮法式甜點, 台北, 台灣


上一次見到夏瑪妮,是從巴黎回來前一天在10線的Ségur站。那時候,夏瑪妮還不叫夏瑪妮(話說回來,其實她現在也不叫夏瑪妮...)。我們也不過幾週前才在我的房東家認識,見過幾次面。但那天,她陪我在Saint-Germain-des-Prés 的巷弄裡跑了好幾家店,為了在我回台灣前夕買齊想要的各種Macaron口味。我們邊走邊聊,大多聊的是她從下個月開始即將進入藍帶學院甜點專修班的事。我低頭看著手上幾盒甜點,心裡盤算著回家以後,這些精巧的點心大概可以讓我吃上多久,然後,我還得等上多久,夏瑪妮才會把這樣的味道帶回台灣來。

夏瑪妮真的回來了。不但完成了專修班的學業,還熬過了煉獄修行式的Ladurée總店實習,並且把老公丟在巴黎,一個人扛著好多道地的材料和一身好手藝回到台北,在網路的一角悄悄地架構起這個小小甜美的夢想。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牛肉(和豬肉)壽喜燒


今天和寶晚餐吃牛肉壽喜燒提前慶生!

本來明天是老娘我的生日,但是星期四(以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和星期六)常常忙得不得了,今天趁著稍微比較有空,下午也睡得蠻飽,決定先把握時機大吃一頓再說。原本是想吃海鮮燉飯,可是下午五點的臨時起意實在難尋好的海鮮食材,於是看著冰箱裡那麼多現成的食材,突然又想起了這一招。

壽喜燒說穿了就是把各種食材丟進【水+鰹魚粉+醬油+糖(我還加了點米酒)】的濃味高湯裡煮熟了吃。趁出門採買之便,我們買了牛肉、鰹魚粉、青江菜和金針菇,其他全是家裡的食材出清:南瓜、蒟篛、油豆腐(就當代替豆腐啦隨便)、紅蘿蔔、白蘿蔔、洋蔥,這得歸功於前天剛煮了豬肉味噌湯,這類的食材一應俱全,擺起盤來也是相當有看頭。另外因為我們兩個人都是肉食主義者,所以在牛肉之外又片了一堆豬肉來解饞。

壽喜燒跟普通家裡煮火鍋一樣,沒什麼大學問,就是丟下去熟了就能吃。只是因為壽喜燒的高湯很淺,與其說是"煮"比較像是braise(湯汁不及食材高度的半蒸煮),所以紅、白蘿蔔和南瓜之類得久煮的食材我切得很薄,另外在煮高湯的時候,我把切成薄片的白蘿蔔和蒟篛也順便丟進去滾了一下上色,免得盤子上一片死白,難看。

結果,整整一大盤的肉+一大盤的菜,在一個小時內就被我們兩個人K.O.。這次第,怎一個飽字了得...。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英文課

這學期從山腳下的學校換到家裡附近的某小學開課,科目也從菜單設計變成了兒童美語。
國小的小朋友果然還沒有受到模考基測學測和指考的摧殘,即使是課業壓力已經不小的六年級,還是創造力無限,故時有物外之趣。

《教師節之I'm the teacher》
開始上課才一週,就遇上了教師節。另一位老師很貼心地準備了小點心,拿到教室送給我。
前一次上課時還支支吾吾金口不太常開的小朋友一看到銀波布丁,一輩子學過的英文剎那間都湧上心頭...
生:I want pudding, too.
師:No, it's teacher's day. It's for the teacher.
生:No!! I'm the teacher, I'm not the student!
...你會話明明就很行嘛孩子

《說英文?!》
英文習作寫了30分鐘後,某小女孩:老師!!!我不要寫了啦!!!
One more time in English, please?
...
...
...
撈死,窩補夭寫遮葛!!!

《總有一天等到你》
班上有個年紀最小、極少說話的青澀轉學小男生,在相處3週後,有天終於一臉微笑地正視著我,充滿自信地跟我說:teacher, I take home. (手上拿著沒寫完的習作...)

《我住樓下》
某天教室裡突然出現一群小蟲,搞得小朋友們一陣混亂,通通從座位上爬起來群魔亂舞。
在處理完蟲蟲危機之後,我叫他們通通回到自己的座位。
這時候突然有個天才兒童拉開自己的椅子,鑽到桌子底下
我:XXX,BACK to your seat.
生:Yes, this is... I live here!!
然後用中文跟旁邊的同學說:我住樓下!
(你搬到樓下還記得把課本也帶去我是應該要很感動嗎?!)

《創意英語》
某次剛上課,住樓下的天才兒童在吃完一粒橘子之後,突然把外套捲成一團塞到制服裡站起來大笑...
我:Are you pregnant or what?
生一(站起來那位):No, no no no....I...
生二(坐隔壁那位):She eat many many many...(我想他是要說she ate too much...)

《Waterman》
某天課堂上玩遊戲練習report sentences, 我出題目,小朋友傳下去,最後一個人用report sentence說答案。
我:The watermelon is sweet
→生一→生二→生三→...
生四:He said the waterman was sleeping.
孩子,waterman是誰啊?消防超人嗎?

《拿得起放得下》
前天上課玩速食點餐的情境遊戲,
第一輪要收集的明明是value meal (1 burger+1 drink+1 fries)
生一:Can I have a drink and fries and two burgers?"
(你那麼餓喔孩子?)
我(憋笑):OK. Anything else?
生二(排在後面,已經完全融入點餐情境):Mom, I want toy!!! I want toy!!!(還自己加了母子設定是怎樣...)
生一(非常快進入新狀況):Oh! and a toy. thank you.
...原來剛剛多一個漢堡是要給女兒吃啊!

第二輪,要搜集happy meal (1 burger+1 drink+1 toy)
生:Can I have one drink, please?
我:OK. Anything else?
生:And fries, enlarge, that's all.
(他可能怕兒童餐小薯不夠吃)
我:That's all? Are you sure?
生:(冷靜)Yes. (轉頭,小聲)我才不要玩具,好幼稚。
這只是遊戲紙卡而已啊孩子有必要這麼有個性嗎...

只能說,我的學生小小年紀,卻已經超越了輸贏的表象,個個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人物啊...(茶)。

※你以為這樣就沒了嗎 之 樓下天才與他快樂的夥伴們續集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宜蘭again with 球

三個月內到宜蘭渡兩次假好像有點超過,不過這次是受人所託:日理萬機無暇渡假的老杯老木要我幫他們把肉圓妹買的伯斯飯店住宿券在期限前給用掉,像我這麼孝順的好女兒當然是全力以赴。這次的行程大多包含在住宿券的套裝裡面,飯店位在市中心又提供腳踏車,所以除了午晚餐以外,幾乎沒有花到什麼額外的錢,房間也乾淨,算是相當超值。

這次和超級壞朋友的紫球一起去,用的又是她借來的相機,所以可想而知可看的照片不多(而且兩個前飯店從業人員很理所當然地一張飯店的照片都沒有拍)。不過其實我們的行程是很充實(?)精采的。

Day 1

搭首都客運從台北到宜蘭
走路到飯店check in
拿著飯店送的代幣兌換券去對面電動場打電動
(其實還有送樓上保齡球券的可是我們懶得打就送人了)
到飯店隔壁全台最後一家(?)香雞城吃晚餐
連頭帶爪的烤雞,真是令人懷念

回飯店房間消化晚餐
走到火車站搭區間車去礁溪泡湯(飯店送的券again)
礁溪+宜蘭打烊洗頭店之旅
橋下夜市吃宵夜
回飯店(就在對面而已...)

Day 2

誠意有到味道沒到的飯店早餐
本日唯一行程─金車威士忌酒廠
可能是沉睡已久的運休系熱血突然發作,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竟然決定從宜蘭市區騎飯店的腳踏車到員山的酒廠來參觀。

不過這裡真的是個殺記憶體的好地方。我們剛好趕上整點參觀行程,第一站是在會議中心看(大多是舊廣告剪接的)介紹影片。爆點是影片結束後舞台後方的簾幕升上去,一整個驚豔哪!!

接著就去參觀酒廠內部,好幾具數層樓高的銅製蒸餾機器,看得出來...資本雄厚。製造廠的旁邊就連著儲存木桶的酒窖。
參觀行程的最後,則是我們遇上的旅行團大叔們期待已久的品酒活動。

回到市區吃魚丸米粉
在三個月前才來過的新月廣場一樓吃可能是今年最後一個MD甜甜圈
兵分二路回家(台北人回花蓮,花蓮人回台北...)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十月

時間一下子就過,十月身邊也發生了不少事情,但絕對都不是什麼閒聊的好題材。

不過「少說多做」嘛!即使不是每天在這兒打屁,我們也還是有在認真過活(顧名思義多半是認真吃和認真睡覺)。尤其這個月想吃軟式麵包的頻率異常的高,加上我對我家KA mixer打小量*麵糰的信心重新恢復,於是在店裡備料的空檔,(如果不是在補眠的話)幾乎也都和麵粉為伍了。

超綿鮮奶吐司
Dr. goods烤箱貼底烤+4支上火的設計,上色真的很漂亮。硬是要挑的話,我覺得這款做帶蓋的讓它更紮實一點,口感會更好(那為什麼不做呢?因為我買吐司模的時候沒買上蓋,現在也懶得去買了)

Brioche couronne和 brioche de nanterre
因為手殘的關係,好端端的皇冠被我剪成了...呃...某種花。洗刊以,你知道我要說什麼吧?!

辣豆醬(沒)熱狗麵包
這裡有件事我一直無法決定: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想吃大亨堡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去秤麵粉準備打麵糰,一般到底是會覺得驕傲還是會覺得自己沒救了?

*小量的意思是12兩吐司2條以內的量,約粉重600g的麵糰的話,KA5Qt還是可以打而且效率不錯的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愛恨交織咖哩大全

說起咖哩這東西,應該是不少小家庭又愛又恨的一道。愛的是它簡單方便又討好,不管誰下廚幾乎零失敗而且從老到少沒有人不愛;可是一次煮下來時間不少,煮的量少了浪費瓦斯,多了又得連吃好幾餐,搞得由愛生恨只想趕快跟它說拜拜。

如果每個人都像我家寶倒好,只要在用餐時間有飯有肉(連青菜都不見得要有),不管配的是什麼都可以連吃好幾餐。但如果你不幸跟我一樣討厭一直吃重覆的東西,卻又懶得每天動手煮新的菜,那麼我一定要大力推薦以下這套(華麗地)消耗大量咖哩的作法。

Day 1 咖啡飯/咖哩蛋包飯

材料、作法完全按照各家咖哩塊包裝盒上的圖示說明即可。重點在材料煮滾後,一定要"熄火"再加入咖哩塊,攪拌至完全溶解後再開小火慢燉(或像我一樣蓋上蓋子丟進180°C的烤箱裡然後去喝茶上網看電視)。

煮飯的同時,別忘了順便丟兩個帶皮洗淨的馬鈴薯下去蒸,明天用得上。

等到咖哩煮好、飯鍋跳起來再悶個十分鐘之後,就可以熱個平底鍋,蛋打散下鍋煎成蛋皮,把飯放上去往前捲起一半再倒扣進盤子裡,淋上兩大勺的咖哩就大功告成啦!

Day 2 咖哩風味cottage pie

拿起昨天煮飯時順便蒸好的馬鈴薯,剝皮搗碎加入兩大匙軟化的奶油、1/8杯牛奶和適量的鹽。

把昨天整鍋咖哩裡剩下的料全撈進焗烤深盤裡,澆上一點點湯汁,為了變化一下風味也可以加點鮮奶油或cheese,然後把馬鈴薯泥鋪上去蓋滿整個表面,送進200°C的烤箱裡烤個20-30分鐘(這段時間裡還可以洗個生菜拌個沙拉如果你真的非常想吃到綠色蔬菜的話),又是美好的一餐。

Day 3 咖哩烏龍麵

咖哩醬汁(我衷心希望你昨天有記得把它留下冰起來)稍微稀釋並加熱,要變換一下口味的話可以加點辣。

另外煮滾一鍋水,把烏龍麵放下去煮熟(不要直接把麵放進咖哩裡煮這就太悲劇了),瀝乾撈起放進碗裡,淋上多到很過份的咖哩醬汁。

然後自由加上想吃的配料,什麼水煮花椰菜紅蘿蔔四季豆通通都可以,就算想要很台灑上蔥花其實也還蠻適合的(但是薑絲什麼的可能就有點太超過)。最後,請務必打上一顆溫泉蛋。

你看,人類的智慧,很多都是因為懶而發展出來的,真的。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中秋節快樂 之 DIY小天后


堪稱近年來最得意作品,超級應景,內詳。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中秋節快樂 之 別讓吳剛笑我們笨


前幾年天災頻頻,寶島上突然環保意識高漲,又是什麼週一無肉日又是中秋節能減碳不烤肉的。今年大概人禍也太多,好不容易有個節日可以讓大家稍微忘記一下失業率、22k這些話題,於是什麼節能減碳的也沒人再提了,烤肉用品又恢復了更早幾年前長銷熱賣的盛況。

只是在高喊節能減碳的那幾年裡,大家好像同時忘記了小學老師「注意錯別字!」的諄諄教誨,從環保署到村里長到熱血的鄰居友人一概沒發現節能減碳的「碳」和烤肉用的木「炭」壓根不是同一個字。只因為讀音相同就誤以為改用插電燒烤盤烤肉就可以拯救地球,真是個天大的誤會(也可能是家電廠商特地製造出來的美麗假象)。天曉得從木炭燃燒產生熱能加熱食物,其實比你開瓦斯爐加熱食物的熱效率差不了多少,更是比拿燃料去火力發電,再把電力大老遠從發電廠送到你家,再轉換成熱拿來加熱食物的過程排碳量要少得多。而那個熱→電→(電力輸送)→熱能的轉換過程裡面,平白損失掉多少寶貴的能量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拜託,不要再跟我說什麼節能減碳不烤肉了。我不是一個很愛烤肉的人,主要是懶惰怕麻煩,還有我討厭烤肉在衣服頭髮上留下來洗都洗不掉的味道。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很能享受這些必經過程的人,請放心地烤下去吧!

喔不過照片裡的肉捲其實是用平底鍋煎的,理由同上,因為我很懶。要煎出這種色澤其實只要一隻充份預熱的厚底鍋就夠了(但有griller更好!)。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當地球停止轉動


今天停電停了八小時,空有滿冰箱的存糧卻不能打開。下午終於吃膩了各式月餅,決定冒著風雨的尾巴出門買雞排。一趟十分鐘回來竟然已經復電,進門後燈一打開看到的就是這幅景象...。上到二樓,電視也自動開機,播著名叫"當地球停止轉動"的電影,頓時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打從龍王後就沒再出現過的十七級風果然不是蓋的,我們家面對大馬路的窗玻璃外側就像古時候檳榔攤的那種玻璃櫃一樣不斷有水整片整片地流下來,對面平常蜂和日曆視野遼闊的景象一下子成了這幅德性

然後到了晚上,突然間秋高氣爽微風徐徐要不是窗外的一排行道樹通通斷頭早上的颱風簡直就像一場夢。而短暫的週末,敬也和颱風一樣倏地就消逝無蹤了...。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陳慈心將近生日快樂!

昨天我老母的老母(以下簡稱外婆)慶生會,前幾天臨時決定(再次)打烊後直衝火車站回台北外婆家祝壽。

這訂個火車票又不巧讓我發現,我老母的大壽其實也近了,於是星期五晚上臨時(超臨時,準備完隔天材料打算洗澡了才想到)決定烤下蛋糕回去送給之前老是看得到(圖片)吃不到(蛋糕)的老母。事不宜遲,況且隔天打烊就要出發也沒辦法再遲了,於是洗完澡就來烤了這個最近突然很想做一下的杯子蛋糕cup cakes.

烤好的蛋糕胚長這樣,總共三種口味,照慣例,鐵定是從我家冰箱、菜籃和門口花圃拼湊出來的各種組合。


前中後依次是:檸檬口味(加入檸檬皮)、薄荷巧克力碎片(加入碎屍萬段薄荷葉以及巧克力碎片)、巧克力藍莓(加入無糖巧克力粉與酒漬藍莓)

星期六中午,老母突然打了電話來,以為是要問我幾點到家,結果竟然一接起電話就跟我說:「你要不要烤個蛋糕啊?」「蛤?」「我說,你要不要烤個蛋糕啊?」「為什麼?」「因為我想吃啊!」你說說看,天底下有沒有這麼任性的老母,我可是上班中而且再四小時就要去搭火車了咧!啊不就還好,身為一個貼心的女兒,我昨天就已經先感受到她的精神力了...

下午照慣例沒什麼生意,又把握時間把最後的裝飾糖衣做完─其實加法式奶油餡Crème au beurre比較好吃的,可是我懶得打,又加上它會變形不方便我帶回台北,於是就便宜行事用了一般裝飾餅乾的糖衣了(並且看我那麼有心還在上面畫了工筆圖,就知道昨天的生意絕計不是普通的差)。


只是有件事我一直很疑惑,在我們小時候的認知裡面,杯子蛋糕不是都應該一串六個疊在長塑膠袋裡被壓得歪七扭八然後一串30元這樣嗎?到底是從哪時候開始,杯子蛋糕這種就算不是basic home baking也應該要是便宜又大碗(杯?)的東西也變成夢幻少女般的夢幻甜點了??是從Carrie和Miranda坐在板凳上吃桃紅色糖霜杯子蛋糕的那一集播出之後嗎?

【簡單到有點懶得寫的杯子蛋糕】

糖:室溫軟化奶油:蛋:麵粉=1:1:1:1(重量比)
喜歡的調味料、餡料(果粒、乾果或巧克力之類的)適量
保險起見也可以來個baking powder每100g麵粉加1tsp
※當然,如果有人真的幻想100g的糖啦麵粉啦減掉個10g會對健康比較有幫助的話其實也沒什麼不行。

1.預熱烤箱至170°C
2.糖和奶油拌合、打入空氣
3.加入蛋用慢速打勻,可以先加入一兩匙麵粉幫助它拌合
4.加入麵粉、泡打粉、調味料或餡料,切拌均勻
5.分裝到杯子裡面放進烤箱烤20分鐘之類的就好了

喔對了,最後,老母,我知道你還是有在看部落格,生日快樂啦改天!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舊文重貼] 食記達人

自己以前寫的牢騷文,前些天又看到,
發現兩年已過,這種人卻不減反增,
雖是舊文,好像還挺值得一貼的...
* * *
繼中華一番和料理東西軍收視勇奪第一之後,
台灣好像陸續出現了眾多的食記達人,
是的,不是美食達人,是『食記』達人。

這些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說得一口好菜
就算不知道原來九層塔只是甜羅勒方便便宜的代替品
也不知道白酒蛤蜊麵裡原來並不應該出現白醬
還是能把什麼阿哩不達的店都寫得跟小當家一樣厲害
每一口咬下去都有一條龍瞬間一飛沖天。

當然大部份的食記達人並非有意矇騙大眾,
事實是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或不在乎)
那些東西是否真的稱得上美食,
比較起來,他們也許更在意自己的文字和照片
看起來是不是秀色可餐。
或者也可以說,食記達人的功能
在於讓人感到饑餓,而不是讓人飽足,
順便也為你還沒有吃過的菜色
增加一些美好的想像和形容詞
讓你終於吃到這道菜的時候,不至於因為自己不善品味
不確定自己認為這道菜好吃而當場辭窮。

於是每個人吃到這一道不知算不算好吃的菜的時候,
都會說出「嗯!這個熟度恰到好處,
再加上甜中帶酸的醬汁平衡了原本較油膩的口感,
真是一道充滿巧思的創意料理」
你看,某方面而言,這些人的確讓這個不怎麼樣的世界
變得比較美好,不是嗎?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一日為父,終身付款

繼我老母在多年前放棄我總有一天會回台北生活的想法之後,今年父親節又有了重大的進展─大家決定改到宜蘭過節,我的交通時間瞬間又省了一半!

本次兩天一夜的行程大致如下:
Day 1
下午
飯店check in
房間吃零食
房間(或陽台)泡澡
樓下商場打電動
(自選行程)洗頭 或 泡澡 或 陪許布丁游泳
晚上
樓下餐廳烤鴨宴
房間陽台續攤聊天吃零食贈送父親節禮物
房間看電視、泡澡、看電視、繼續吃零食
各自就寢

Day 2
上午
(自選行程)吃早餐 或 賴床(多半是後者)
半節免費但累死人瑜珈課(飯店健身房的免費課程,但是就因為這個,害我回家後全身痠痛完全沒有渡完假的港節)
房間或陽台泡澡again(愛泡戶外又怕曬就要像她這樣!)

check out
無菜單但多半是海鮮的豪華午餐
下午
解散回家
*我們的家庭旅遊不管去哪,這個行程幾乎都適用,只是洗頭有時候會替換成按摩,而且通常不會有像瑜珈課這麼健康的東西...

總之本次父親節假期圓滿結束,咱家老爹今年首次享受「兒孫滿堂」的父親節,加上他收到了dunhill皮夾以及高達五位數的住房帳單兩項貴重大禮,我想,他一定感到十分地滿足喜樂吧?!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鑄鐵烤盤cast iron grill 之 雞胸肉初登板!

最近事多,Wei送的新玩具(是比圖更大的20"x10.5"!!)從蔡董千里迢迢地護送到家之後,一直沒有來個啟用大典,只能在顧店閒暇之餘把它不時拿出來擦拭、把玩一番(我知道對近五公斤重的鑄鐵洗衣板來說,『把玩』這個動詞的確是不太合適...),一邊想著要用它來做哪些哪些的菜色。

結果今天下午,我竟然就在Wei一句「烤肉了沒?」之下莫名其妙地被生了火,然後就毅然決然地(這種事有什麼好毅然決然的到底?!)衝了!菜色是烤雞胸(因為我們家雞胸肉特多加上我們很餓而它比較快熟!)和綜合蔬果,當然,後者大致上是盤飾的角色。

鑄鐵烤盤在啟用之前,得先用熱的肥皂水洗過晾乾(我是沒耐性冠軍加上當時已經相當餓就直接把它放到瓦斯爐上加熱烘乾了),然後在表面略高於體溫的時候刷上一層薄油(不是柏油!),稍微"推"一下讓它吃進孔隙裡,然後把多的油擦掉。如果一開始塗的油太厚,反覆加熱後就會變成洗不掉的油垢,於是鍋面就會像強力膠一樣和食物永不分離了...。

總之,把烤盤洗乾淨烘乾塗油之後,就正式開始了(其實根本就簡單到不行的)燒烤晚餐製作。首先,把烤盤洗衣板的一面朝上,放到爐上開大火加熱(是的它是第一個步驟,因為要確保盤子燒得夠熱,食物放上去才不會沾鍋)。然後把青椒切片、蕃茄剖半、洋蔥去皮切環狀厚片、中午吃剩的鳳梨從冰箱拿出來,接著把雞胸肉洗淨擦乾灑上調味料,再淋上一點油,然後把洋蔥放到烤盤上─如果它發出清脆的滋滋聲,表示烤盤已經燒得夠熱,這時候就可以把雞胸肉帶皮的一面朝下放到烤盤上,青椒、蕃茄、鳳梨之類的隨後也可以放上去了。

一分鐘之後,把雞胸肉拿起來轉個方向但不要翻面再放下去,這是為了把///的條紋加上\\\變成XXX(這樣...有淺顯易懂嗎??)。我知道很多烹飪節目建議「轉九十度就可以烤出專業的格子狀」,但是!!!大廚總有沒教的事,在這裡,就是「轉七十度才是王道!」這理由很簡單,食物除了專業以外,還需要一種fu,而就像Chanel的菱格紋看起來永遠比Burberry的雨衣方格優雅一樣,肉排上的菱格,看起來也總是莫名地比方格更美味。

洋蔥因為切面大又平整,也可以比照辦理,當然如果覺得這頓飯太簡單想把青椒蕃茄鳳梨也都轉個角度也沒什麼不行。總之等到雞胸的邊緣變白的部份到達一半高度,就可以把所有的東西都翻面,再烤上一樣的時間就行了。

整個過程除了開鍋以外大概只要15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且事後要清洗的只有一把刀、一個砧板、一支夾子和一塊大鐵板,如果哪天得在家請客,我保證,它一定是我吃完飯不必多洗碗的首選。

※當然,如果你的鑄鐵烤盤剛好是可以雙面用的grill/griddle,而你家又剛好隨時有壺調好的pancake麵糊和泡了白蘭地的藍莓,我相信任何正常人都會想到飯後要來份blueberry pancakes的。所以,我就這麼做了:



對了,這是鑄鐵烤盤,如果要看鑄鐵/康寧燉鍋用法可以點這裡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句點


門前行道樹上的攀爬植物,讓我們煩惱了很久。

由於前任鄰居照顧有方,這攀附在樹幹上的龍吐珠和九重葛終年強壯茂盛。常替那棵本身不太茂密的樟樹感到累贅,攀在枝幹上的藤莖快要粗過樟樹本身的枝椏。可是已經攀了近兩層樓高、頗有年歲的兩棵樹藤又覺得敬老尊賢(?)什麼的,砍不太下手。只好不時修剪較低處垂下的枝葉,維持一點起碼的整齊和明亮。

前陣子某天早上又看到一叢枝葉垂下,趁著店裡空閒拿了花剪再修剪了些。收拾殘枝落葉之餘隨手剪了一支起來整理了一下,看著看著突然覺得花形小巧別緻,其實也是很好的花材。回頭卻發現樹幹更上方,前任鄰居拿來固定藤蔓的塑膠繩已經老朽斷裂,一叢開花纍纍的枝條沒了約束,又一下子從一層半樓高垂到了頭頂高度。

這下子真是兩難。我們沒那個力氣爬上樹去重新固定藤蔓,要解決只能從靠近根部的地方整株砍掉。可砍了可惜了花,不砍又遮敝了視線,掙扎了好一會兒,很阿Q地決定丟著它一陣子再慢慢考慮。沒想到隔壁新鄰居倒是效率奇佳,早上我還在猶豫不決,下午倒垃圾時,已經看到一叢枝椏落地。視野頓時是開闊了很多,只是看著落在地上的殘花敗枝,心裡還是不免有點失落。

回到樓上家裡,看到這一枝上午修剪插上的花,驚覺這可能是今夏僅存的一枝,趕忙按了快門,算是為入住以來跟它們愛恨交織的這段期間,劃下一個悄聲結束的句點。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熱熱熱!熱死人了!

是的我又怠工了。

日頭赤炎炎,不要說寫東西了,每天做完麵包備完料之後連煮飯我都蹺班,我們家已經吃了整整兩個星期的外送便當(還好甲等香的鱈魚飯和雞腿飯永遠那麼好吃...)。直到昨天晚上一場大雨,熱死人的天氣終於出現了涼爽的夏夜微風,算是睡了個好覺,精神好多了。

於是今天雖然依舊豔陽高照,可是整個人勤快了起來,生產力相當高昂。先來個昨天的產品─葡萄果醬。


用的是彰化埔心產地直送的減藥葡萄,網購時順便問了次級品的價格,相當合理,於是就多買了點。因為是次級品,葡萄皮的顏色沒有全都很深,顏色不太夠,又加了洛神蜜餞的汁液來增色,結果成品偏紅。但即使是次級品,甜度還是相當高(台灣的農人太厲害,有時候反而煮果醬的時候很傷腦筋),所以檸檬汁還是加了不少,另外還加了Balsamico一大匙調味。

今天早上,看見昨天裝瓶剩下的幾匙果醬,又一時手(嘴?)癢,來了個法式可麗餅:


然後就是反正麵糊多加上我這個人又不喜歡一直吃同一種東西,就順便來了個宇治(偽)金時(白話叫抹茶大紅豆)口味。

總之,唉唉!夏天趕快過去吧!還我涼爽宜人的花蓮生活啊...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端牛節快樂!


其實我不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快樂耶?是慶祝屈原溺斃嗎?

今年因為懶,沒有包粽子,去年發下的豪語果然沒有下文,而且雖然阿媽家直送的粽子明天就要到手,但整天下來沒吃到粽子到了晚上還是有點小小的後悔。不過今天中午我首次嘗試了「立蛋」這種既有趣又沒有意義的活動(反正我們家蛋多),結果第一發就成功了,哇哈哈!不過不知道這個「端午節正午」是不是真的這麼神,總之當我又開始得意忘形,再拿了兩個蛋想要讓它們排排站拍照的時候,就再也沒有成功過了...。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夏天

夏天到了,什麼都懶,連煮飯跟寫blog都怠工。

飯可以亂煮,至於Blog...突然想到有貼圖這招。
總之是些以前或最近隨手做的小東西,做法簡單成果不錯,為每項專門開一篇文章卻又顯得有點神經,就挑些適合夏天的,當成它們存在過的証據就好。

莎莎醬烤雞沙拉
上午開店剩下的烤雞、生菜、蕃茄、青椒的某種資源回收再利用。

滷味冷盤

這舉動很無聊我承認...。

培根起司雞胸佐烤果串

餓死抬頭。

桑椹雪泡

小時候超愛喝雪泡,會做了之後突然覺得把粉類加進冷水裡雪克很噁心,就很多年沒再喝了。前幾天突然想起,又拿桑葚醬做了一杯,其實還是很懷念的啊!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巧克力夏洛特蛋糕 charlotte au chocolat


稍早以前曾經說過了我和「法國糕點大全(pâtisserie française 川北末一,大境2008)」的愛恨情仇。當初選出來的五個代表性的種類,截至目前為止雖然已經做過了分蛋海綿、全蛋海綿和泡芙,但是其實真正按表操課的,也就只有那麼一千零一次的Tranche au chocolat方塊巧克力蛋糕。其他多半是為了手邊的某項材料,而拿書裡的配方簡化了作法來用。味道當然是沒話說,只是偷懶如「白蘭地草莓香緹捲(白話文就是加了點酒的草莓口味瑞士捲)」跟原本選定的「洋梨夏露蕾特(charlotte aux poires)」在「賣相驚人」這一個目標上,果然還是具有相當的差距啊...。

於是昨天難得沒有睡死的週日下午,偷空做了這個夏洛特蛋糕,打算當成母親節禮物─名義上送給老媽(反正她固定會收看這個部落格),成品就請在花蓮的阿姨代為執行。只是按照慣例,沒有備齊的材料我肯定是懶得出去買,於是中間的洋梨餡又被偷天換日成了巧克力幕斯,變成charlotte au chocolat巧克力夏洛特蛋糕,為了送禮方便,尺寸上也縮小了不少。

(看這個很藝術地偏往一邊的畫面,就知道這張照片是高進拍的)

原本是以女帽形狀命名的charlotte,因為縮小了尺寸,又被我加上了個蓋子,結果變得比較像顆南瓜。裡面的夾餡是巧克力幕斯加上先前煮的金棗蜜餞切成小碎塊。一共做了三個,送給兩個阿姨之外,我和高進也留了一個解饞。是說看起來這麼華麗的東西竟然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雖然事後要洗的鍋碗瓢盆多了點...),想到平常做三明治用的麵包一耗就是五六個小時,還真是滿腹心酸誰人知。這...以後可以改賣"蛋糕三明治"嗎?

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豆花三合一

上週去了一趟母校附近的一家豆腐工廠,跟一群大學生一起上了一堂手工豆腐課。趁著還有點印象,把一些今天聽到的和回來之後參考網路資料一起整理補齊的配方一起放上來,讓可能會需要的人自行取用(當然別指望老娘自己做豆腐、豆花,菜市場賣得那麼便宜又好吃,除非哪天我吃飽撐著、手很癢或腦袋壞掉才幹這種事)。

1.無糖清漿
黃豆(乾重):水=1:12~18
(這兩個值中間什麼比例都有人用,
總之愈濃的豆漿煮的時候愈容易焦底,
但是沖石膏的時候也愈容易凝固,可以自己參酌)
黃豆洗淨後泡一晚再磨,煮時用厚底鍋或銅鍋較不易焦底

2.清漿 100%、熟石膏(乾重)0.3%、澱粉(地瓜粉或玉米粉、乾重)2.5%
熟石膏、澱粉溶於5倍冷開水沖入85度的豆漿
(若做豆腐則不用加澱粉)
用力拌勻後靜置10分鐘即成豆腐腦/豆花
打碎後用濾布包起來塹型加壓則成木綿豆腐

好啦!重點來了。今天買了盒豆花回來。也許豆腐才是人家專長的項目(難怪缺貨買不到...),這個豆花的香氣或質地在我吃過的裡面並不算很優秀的。不過買回來的豆花,綜合了我很喜歡的北/東/南三家豆花店的吃法,看起來也是煞有那麼回事了...


喜歡的三家豆花,北是教會外省伯伯常買來送給老爹的豆花,每次只顧吃,名字沒有半點印象,不過略帶鹹味、不死甜的焦糖漿倒是吃過一次後就牢牢地記住了;東是現在住處附近、隱藏在檳榔攤後的豆花攤,加上桑椹汁/檸檬汁的吃法,乍聽覺得詭異,突破心防(...)吃下去卻也另有一番滋味;至於那個南,當然是美食之都台南的市場內修安手工豆花(名字我不知道,純粹因為它裝豆花的木桶上寫著『修安』二字),一大碗豆花淋上濃糖漿,生平第一次被豆花嚇到大概就是那一次了,不過乾淨俐落不帶湯湯水水的作法深得我心,後來連在花蓮吃豆花都常要求老闆比照辦理。

總之,這次煮了微帶鹹味的濃糖水(半杯糖加上三大匙水開火煮到顏色轉深,加入極小撮鹽再酌量加水調整濃度即是),再加上來自瑞穗的愛心桑梓濃縮汁,淋在豆花上,說起來比較像是布丁或奶酪的吃法,像是小吃變成了甜點的感覺,味道不錯之外,即使當成餐後甜點,也相當端得上檯面。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中式滷肉 with 康寧鍋(或鑄鐵鍋) & 烤箱

所謂「禍從口出」這回事吼!大概指的就是才寫了個匈牙利燉牛肉的只有四個步驟的食譜,就接到長途電話要求代為執行第一個(也就是最費事的)步驟的訂單,而且下訂的人還是自己的阿母。既然我老母會定時收看這個blog的事實已是覆水難收(根據她本人的說法,又『很努力地思考這些事到底跟我有什麼切身關係』...),我決定換一個材料更容易準備的食譜,讓我家嗷嗷待哺的老母(?)和任何有志之士,都可以馬上試試康寧鍋/鑄鐵鍋+烤箱的神威!

中式滷肉

五花肉 或 帶皮梅花肉 2斤之類的
醬油 1杯
黑糖或冰糖 3大匙
*紹興酒 半杯
*蔥 2根
*辣椒 1根(不吃辣就整根放入,要有點辣就縱向剖開再放)
*豆腐乳 3塊+醬汁
*八角 3~5粒
*丁香 2粒
(有*號的材料,任選2樣以上都可以,不一定要通通都放)

1.肉切塊,用平底鍋燒熱加點油煎到每一面都焦糖色
(這麼做的好處是比燙的有顏色、口感,又比炸的省油)
2.康寧鍋/鑄鐵鍋裡加入肉和所有調味料,加水至淹過所有材料再多1杯
3.加蓋煮滾後,整鍋連蓋子放進200°c的烤箱裡烤1~2小時

這樣,阿母啊!你要的甜椒糊我已經做好了,但你如果這幾天手癢,可以先試試這個。還有,拜託你可千萬、千萬不要再學會用MSN messanger了...


※請不要覺得用鑄鐵/康寧鍋做滷肉很台!但如果無論如何都想強調異國風味的話可以參考匈牙利燉牛肉...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匈牙利燉牛肉 Goulash 烤箱懶人版

前陣子不知道為什麼,週遭吹起一鼓買鑄鐵鍋的風潮。不管到底會不會用,知不知道差別在哪,大家下手之狠好像有了個鑄鐵鍋就會變成食神,啊不,是Julia Child,煮什麼都好好吃。

但是不管大家怎麼說,鑄鐵鍋就是一直沒辦法升起我很大的火(以我一向很容易被升火的廚具購買慾而言,真是例外中的例外)。一是我很懶,那麼重的鍋具每次拿出來收進去,光想都讓我覺得累;二是價格差異極大,便宜的怕外層塗裝得不好,貴的又覺得不過就是堆生鐵真是莫名其妙;三則是鑄鐵鍋得保養,說穿了,還是個懶字。

只有一件事,讓我曾經小小地心動了一下─就是鑄鐵鍋可以連蓋子整個丟進烤箱裡加熱這回事,說是什麼可以均勻地傳導熱能,讓裡面的食材平均受熱並且鎖住肉(菜?)汁之類的,這麼說起來,拿個重得要死的鑄鐵鍋來做菜好像終於顯得有點道理。不過這個念頭只停留了幾分鐘,我就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康寧鍋...也可以這麼做吧?!

事實證明,我家康寧鍋放進烤箱也是很威的,之前偶爾才拿它滷滷五花肉真是太委屈它了。這個匈牙利燉牛肉,讓我只花了上午開店時的空檔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蔬菜炒過、肉塊煎過,全部丟進鍋裡加上水和事先打好的甜椒糊煮滾,然後就整鍋進了烤箱,繼續下樓當我的老闆娘去了。中午打烊之後,煮個白飯就有匈牙利燉牛肉飯可以吃了(這個,我家隔壁的德國人一客賣兩百多啊!端上桌就真的是燉肉加上白飯這樣...)。而且因為太方便,我一個月之內煮了兩三次,幾乎要超越佛蒙特爪哇咖哩成為我們家出現頻率最高的菜色,哈!


匈牙利燉牛肉 Goulash

材料
紅甜椒 2顆之類的
牛蕃茄 1顆之類的

洋蔥 1顆
紅蘿蔔 1條
牛腱肉(膠質比較多,我覺得燉起來比牛條肉好吃) 當然要很多
月桂葉 1片
紅椒粉、鹽 適量

1.甜椒、牛蕃茄烤至表面焦黑放涼,剝皮去籽打成泥(這已經是這道菜最高難度的步驟了,如果你像我一樣懶的話,可以一次多做點冰起來分次取用,就跟咖哩塊一樣方便了)
2.洋蔥、紅蘿蔔切塊,在燉鍋裡小火少油炒至稍軟,加水淹過材料高度
3.牛肉切塊,另起一個鍋把每一面都煎到微焦,加點水抓一下鍋底,全部倒進燉鍋裡
4.加入1.的甜椒糊和月桂葉、紅椒粉、鹽,蓋上蓋子煮到滾,整鍋放進200°C的烤箱裡繼續加熱2小時即成

這樣,看起來很專業又其實簡單到不行的烤箱做法,我覺得應該也適用於中式的滷肉、豬腳或是日式咖哩之類的,總之就是「丟進鍋裡加蓋煮到滾,剩下的就交給烤箱」這樣的大原則。真相...等這鍋燉牛肉吃完了,再來一一揭曉好了。

※咻地一聲時間又過了兩年,我的懶病也更上了一層樓,於是如果嫌這個goulash食譜還不夠簡單的話可以再看看這個---用30%的力氣達到80%的效果,還可以同時多做一鍋清燉牛肉湯---果然人活著就是要不斷地超越自己。(篤定)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蛋蛋東西軍

今天拿到了一些當地農戶的放牧無毒蛋。早聽說這蛋大有來頭,七甲的地放養的鬥雞,從雞飼料到雞爪底下踩的泥土都要通過檢驗。只是我這種垃圾食物的愛好者,這類健不健康安不安全的事,其實是沒有那麼在意的。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傳說中的「放牧鬥雞蛋」,到底有沒有像料理東西軍說得那麼威啊?!

所以蛋一拿到手,當然要先學東西軍來個側面照:
蛋黃的顏色飽滿,形狀也圓鼓鼓的。而且果然是本地生產新鮮配送的產品,傳說中新鮮雞蛋的三個層次直逼東西軍的節目效果。

當然我也想學人家來個什麼「蛋黃『用筷子夾起來也不會破掉』的驚人彈性!」可是...說來慚愧,敝人用筷子的技術極爛(這點高進很樂意作證),加上一隻手要用來按快門的情況下,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我的極限了...。

可以想像的是,在拍下這張照片之前,那個蛋黃當然已經被我用筷子蹂躪了好一陣子,所以關於它的彈性奇佳這件事,絕對是鐵一般的事實啊!

不過,我的理智告訴我,以上動作都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鬥雞蛋到底有多神?)、虛榮心(在家就能輕鬆做出節目效果!)和愛國心(日本能,我們也能!)的無聊舉動。最重要的還是,這個貴森森的放牧鬥雞無毒蛋到底好不好吃?在國小自然老師的細心教導下,我們都知道實驗要有對照組,於是我拿了一粒普通的(紅)雞蛋,和這個鬥雞蛋各煎成一個荷包蛋:
Voila! 左邊是鬥雞蛋,右邊是一般的雞蛋,不是我要說,兩個蛋黃的色差也太明顯了吧?! 至於最重要的「味道」呢...我這麼說好了,雖然一樣是雞蛋,可味道大概就是Maison Kayser的麵包和家樂福麵包的差別(當然啦!價錢也是Maison Kayser和家樂福的差別...):除了蛋黃的口感綿密而且柔滑以外,蛋白也保有一定的彈性和細緻,不像一般雞蛋的蛋白一煎過就成了發泡塑膠的口感。更重要的是,跟普通的蛋比起來,這個蛋真的 一、點、腥、味、都、沒、有!不管是生蛋液、煎過吃在嘴裡還是吞下去之後留在嘴巴裡的味道,都沒有一丁點討厭的蛋腥味。應該說,這真是最適合煮成酒釀蛋,絕對不會辜負我家寶珍藏的那罐甜酒釀的雞蛋了!

好啦!通篇炫耀之餘,來點造福人群的消息好了。如果你也想花點小錢嘗試一下使用料理東西軍等級食材的虛榮的話,這種無毒蛋可以在花蓮無毒農業行銷網買到。至於在花蓮的朋友,照慣例是比較有口福的一群,直接找農戶購買的話,產期內的零售價格有額外的優惠喔!農戶的聯絡方式如下:

簡清萍 鳳林鎮土雞產銷班第1班班長
電話:03-8741248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山興里一鄰山明路20之1號

Bon Appétit!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為什麼你不用被打?

死刑存廢這事,我有兩點不懂:一是說不出我到底贊成還是反對,二是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可以這麼輕鬆地選邊站。

我老母說過一則我們沒人記得的童年趣事─有次我們三個小孩打成一團,老母於是祭出了家法,叫我們排成一排手伸出來。忠厚老實如我(無誤)和我妹當然是乖巧地把手伸出來挨了打(完全不記得,之後架也還是一路打到大,顯示為處罰不重),只有我弟,硬是把手背在背後,抬頭大聲問我媽:「為什麼我們打人要被打,你打人就不用被打?!」

談死刑,我倒想借我老弟五歲時提出的問題一用。基本上,我們站在相信「媽媽(國家)公正不阿、是非分明」的前題上,認為打下去的每一棍都是罪有應得,沒有失誤或偏坦,所以「個人」沒有權力決定他人的生死,但是當個人做出某些行為的時候,「國家」就相對地有權「正當地」奪去他/她的性命(當然,媽媽跟國家還有一個基本的不同,就是『國家』是個集體,當這個集體要取走一條命的時候,我們無法,或不願意去追究應該為這條命負責的到底是1.行刑者 2.下令行刑者 還是3.讓這個奪取性命的公權力存在的大眾,那就給國家,也就是沒有人,來負責好了)。

只是萬一,萬一媽媽偏心,或是常常目賙裹到蜆仔屎打錯小孩呢?

我很好奇,有多少人在說出「反對廢死刑」之前去查過刑法的法條?大家總以為只有殺人放火十惡不赦的大壞蛋才會落到死刑的下場。但是現行的刑法裡面,可以判處死刑的罪行其實有十八條之多,其中還包括了什麼公務人員利用權力強迫他人種罌粟,還有通謀外國人「意圖」使中華民國領域屬於該國或他國者(這種人我倒是知道一兩個^.<),只要「意圖」喔!就算你行動沒成功也可以判死刑啊!這樣,我們真的可以相信國家或哪個有力人士不會哪天剛好想安給某人一個罪名乎伊死嗎?

當然也有人問:「要是廢死刑,你不怕殺人犯逃獄或被放出來繼續危害社會喔?」怕啊我當然怕,但是執行死刑真的可以減少這種事發生的機會嗎?就拿前幾天新聞裡的殺警案來看好了,更二審認定人是老陳殺的而把老李放了,卻在十幾年後更五審變成人是(早已不知去向的)老李殺的。那萬一死刑在更二審之後就執行,而兇手其實真的是老李呢?死人不會再上訴,所以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但危害並沒有因此而減小(甚至可能增加,反正除了老李以外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已經死了)。

「司法永遠善良且正確」和「犯人 越獄/出獄 繼續危害社會」何者機率較大?我不知道。所以死刑該不該廢,我說不出傾向哪邊多一點。我只知道,如果我們在發出聲音前連這點基本的問題都不去想,那我們的理性思考比起中世紀歐洲那些喊著「不燒死這個女巫,她會對我們全村下咒」的鄉下人,並沒有任何進步。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元宵節吃湯圓


湯圓,是我對廚房最早的記憶的一部份。

小時候和阿公阿媽住在一起,算起來,我的「精英教育」好像從那時候就開始了。每天在廚房裡跟著阿媽、姑姑轉來轉去,做麵包、擀燒餅、磨豆漿總有我插手搗蛋的份。雖然賣的是中式早餐,每年過年後也做些湯圓在店頭零賣(不務正業、東摸西摸想必也是種家族遺傳)。每次做湯圓,阿媽、姑姑、嬸嬸和站在矮凳子上的我就在廚房的大工作檯前一字排開,分割、包餡、搓圓,簡直就具有準生產線的規模。以一級主管而言,阿媽倒是非常的前衛,在那個年代就大膽起用年輕的新人(四、五歲真的是又年輕又新啊!),不管家裡吃的或賣給客人的湯圓,都得經過我的「整型」才算完成。

等到我的身高可以搆到工作檯時,我們已經搬了家,雖然還是每年回阿媽家吃湯圓,自己動手的機會倒是少了很多。久了,發現自己其實也沒那麼愛吃湯圓,即使回去了,也只吃個一兩顆意思意思。反倒是離家上了大學以後,不知怎麼的突然覺得生活中少了些什麼,於是變得特別在意冬至、元宵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這類的事。每次總得找幾個團契的朋友分享桂冠湯圓,或是拿阿媽的粽子交換班上同學各家口味的粽子(更有過拿兩顆粽子換人家兩瓶小米酒的過份行徑...),才有一種家很近的感覺。

現在和寶有了自己的家,也慢慢地發展著家庭生活的雛型。自己包粽子、做湯圓也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家」的重要元素(當然啦超市買的糯米粉還是比阿媽水磨粉糰再重壓脫水偷懶多了)。雖然也想過用抹茶的外皮來區分甜、鹹湯圓,但念頭一轉,還是拿了紅麴粉拌上水,循著多年前的記憶,拿出筷子,在做好的鹹湯圓上點上紅點,然後在開心地看著這熟悉造型的同時,默默地發現我竟然已經到了懷舊的年紀。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Maran的小船


朗島Maran刻的小船,是十幾年來唯一從蘭嶼自掏腰包帶回來的手工藝品。

那時候聽師母說,Maran刻這艘船,用的是小斧頭和自己削尖磨利的一根釘子。他們看他又砍又削的太過吃力,曾經送他一組雕刻刀,結果卻因為「太利」用不慣而沒多久就被Maran棄置一旁。Maran靠著小手斧和釘子從一塊木頭削出船身的雛型、修整線條,小小的船身上還得浮刻出所有細瑣的花紋再上色,完成一艘小船的所得如果除上所花的時間,恐怕還遠不及便利商店工讀生的時薪。記得那時候在迦南園看店時,總偷偷地替這些小船覺得可惜。明明是一刀一鑿刻成的純手工木雕,這些老人家卻不知為什麼非得把裡裡外外都紮實地塗上厚厚的一層白色底漆再上色,反倒是工廠鑄模而成的玻璃纖維製品,還特意在船身裡面模仿了原木色澤和紋理,似乎更符合大多遊客尋找的那種「手工」質感。

同樣那年夏天的尾聲,到凱珍長老家拜訪,院子裡橫著製作中的單人舟。看到我好奇地盯著高度及胸的船首,叔叔突然問了句:「你看得懂嗎?」我不好意思地搖搖頭承認:「看不懂,只是很久沒有看到有人做真的船而已。」回到店裡之後,就為了這句「看不懂」,又對著Maran的小船、工廠批發的小船、染布上的小船和傳道(現在是牧師了)畫中的小船仔細端詳了好幾回,突然間,好像若有似無地看出了那麼點端倪。出自達悟之手的小船,不管在船首、船尾或船身,其實都有著我從未發覺的微妙角度和曲線。可愛的是,這些曲線即使在形狀、比例和用途完全改變的藝品小船上也毫不含糊。回頭看看,少了這些曲線的工廠製品和仿製品,相形之下就少了幾分流暢感,並且有種畫虎不成的滑稽。

前天晚上,我又拿起放在桌前的小船把玩,忍不住想著既沒有組裝手冊又未曾學過三角函數、曲率的達悟究竟是如何習得這些共同的曲線?憑著一點信心和幾分猜測,我把小船放進裝滿了水的臉盆裡頭。果然,即使因為只用一塊木頭製成、又改變了船身的比例和船底的形狀而稍有傾斜,小船的首尾還是精神奕奕地向上尖立著,宣告著這樣的線條,是達悟以身體、透過勞動、在和海洋緊密的連繫中習得,是一個民族和海洋共存了好幾個世紀的文化紋理。

看著在臉盆中「首航」的小船,一個突然出現的想法又讓我忍不住微笑了起來:即使是觀賞用的手工藝品,也要塗得密密實實的、不留下任何可能進水的隙縫,也許,這就是Maran們對「造船」這件事最終的堅持吧!

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

舊的一年感謝照顧,來年也請多多關照!


其實骨子裡是日本人的我家寶說過年一定要這麼說才行,所以就在這裡大聲(大字)地對大家說了。同時也趁著舊曆年節的尾巴補做一下12月底忘記回顧的我的2009。

一月:開始幫農坊寫食譜/第一次和寶回家過年
二月:繞遍大街小巷找房子。在看遍美崙各個屋況/開價千奇百怪的店面之後,總算找到了現在的家
三月:新家大整理,受到好多人的大力幫忙,終於在月底時順利遷入新居二樓
四月:Doulos Hualien Line-up Office(真是一言難盡...)/夜衝台東歡送俊賢小樂全家遷往北部 :p
五月:那艘已經不需要我炸沉的船入港(又是一言難盡...)
六月:兩份食譜被口袋農場採用/祈安來花蓮考試
七月:烤箱生活體驗(當然,只有鐵人般的寶活生生地挺下來了,我整個七月幾乎都是在隔絕日曬的客廳渡過的)
八月:店面整修開工!一樓從工地變成了快可立
九月:經過粉刷和裝上燈具之後,快可立終於變成早餐店/睽違多年後終於在環島之旅尾聲再訪玉里藍山(這個圈子兜得真大)
十月:鍾傳道封牧,今年至此才終於能到蘭嶼三天/為了店內桌椅走遍花蓮大小傢俱行,最後寶竟然在離家最近的地方找到了^^||
十一月:為了開張緊鑼密鼓籌備和試作,我家寶和幾個朋友被迫當了整整一個月的白老鼠...
十二月:月初開始試賣,月中正式開幕,月底客至軒老闆送來了平日房客早餐的大禮

就這樣,多虧身邊大家的忍耐(尤其是並沒有其他選擇的我家寶),2009年的我還是任性地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來年...也請大家繼續多多關照了。(笑)

*游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另一種說法
**圖片是上星期回台北過年前做的銅鑼燒,連豆沙餡都是自己炒的。很想放一下不過懶得寫食譜,就拿來當這篇的圖片了哈!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新玩具四連發!

前幾天在PTT看到有人分享了芝麻巧果的做法。好巧不巧,又是個「擀成薄片,愈薄愈好吃」的項目。看著那少少幾樣幾乎家裡全都有的材料,忍不住又想幫新玩具開發新價值。

今天午覺睡醒,跑去買了材料裡頭唯一從缺的豆腐回來,就開始了家庭工廠般的製造過程。參考的是網友Jean的配方(點這裡),不過不知道為什麼,豆腐我只加了半塊(約240g),麵粉卻加了3又1/2杯才成為比較乾爽適合壓麵的麵糰,是原配方的近兩倍之多(中間過程手粉當然也是毫不手軟地灑),不過大致上仍是柔軟的麵糰,成品的口感也依然鬆脆。另外黑芝麻因為怕油炸時外露會發苦,我一直留到壓麵時才夾在麵皮中間碾壓。

接下來,就是高科技的家庭工廠作業時間了。首先是Food Processor登場,裝上攪麵刀,把捏碎的豆腐和蛋、糖、麵粉通通丟進去,蓋上蓋子按下按鈕...麵糰就揉好了。接著取出麵糰分切成小長條、灑上手粉擀薄之後就直接開始壓麵從1壓到4(連鬆弛都省了,真是太適合我這個沒耐性的人了)。然後就是無止盡的分切、割劃和油炸。

總之,真相如下:


什麼?你說半塊豆腐炸起來就變成這麼一大盆?當然不是!這只是半塊豆腐一顆蛋炸出來四分之一的份量而已。一整個膨風到我只好拿垃圾袋才裝得下。早知道如此還讀那麼多年書?小時候早早拜菜市場賣零食的阿婆為師,一包30元現在不知道都賺到哪一國去了哪...。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新玩具番外篇!

前陣子去上的丙級烘焙課,老師是個很有趣的師傅,雖然老愛把「這是know-how」、「再講下去就要收錢了」之類半開玩笑的話掛在嘴上,其實卻對很多流程上的小細節或技巧都毫不藏私地分享。最後一堂課上,除了課堂進度的麵包,他又加碼在現場示範了烤饅頭給大家看(吃)。大家訝於那個饅頭組織的細緻程度而問個不停,他也就大方地說了「這個是用壓麵的」,當然,後面一定要依慣例補上一句「好了,再說下去要收錢了。」

於是在課程結束一個多月後的今天,我決定讓壓麵機和想像力同時派上用場,只拿著這句「用壓麵的」就開始憑空捏造,呃...壓造一批饅頭。配方大約是

中粉 500g
鮮奶 280g之類的
酵母 15g
糖 20g

這個配方做出來的饅頭偏向綿軟,口味不太甜(以我的標準而言啦!)。今天實驗的結論則是─壓麵機果然是KA的重要加值項目!不但省力而且壓過之後捲成長條的表面光滑又平整,室溫蓋濕布醱酵40分之後就變成了這個白白胖胖的樣子


蒸完之後剝開,裡面的組織也是相當綿密,雖不至於像鮮奶吐司的組織那麼細,但也隱約還留著捲起的層次


只是饅頭做出來之後,忍不住又想到上次拜師學做饅頭,後來卻用饅頭的原理做起了麵包,現在去上了麵包課,卻學了饅頭回來,我果然不是個專心於本業的學生啊...

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寫給自己的新玩具說明書

有了pasta roller set之後,突然覺得平常打麵糰有點遜的KA一下子威了起來。這幾天內就嘗試了白麵、意麵和義式寬麵等好幾種變化。想想乾脆把兩種基本配方和簡單的應用,還有前篇步驟裡面應該注意的地方寫出來。如果有人不小心被生了火卻覺得買台KA加上附件太貴,我要說的是,其實下面這些對於價格平易近人的手搖製麵機也是同樣適用的,手邊有個一三五千元大概就可以衝了...。

【注意事項】
1.我個人的偏見是加入麵糰中的水份愈少,做出來的麵愈不容易煮糊。所以和麵時加水一定要節制,加至剛好可以成糰、沒有粉氣就好
2.製麵的麵糰通常都偏硬。如果不好揉的話,可以用壓麵機最寬的刻度(通常是1)反覆壓麵→對折→壓麵...到壓出來的麵皮看起來平滑沒有疙瘩即可
3.開始壓麵前一定要先把麵糰擀開(或著敲扁,反正讓它扁下去就是了)成厚度1cm以下的麵糰,寬度最好不要超過壓麵滾筒的一半
4.壓麵的厚度一定要依序,不可以跳格。Ex.要壓到刻度4,必須先用1壓一次、再用2、3、4各壓一次,麵皮才不會破
5.每次壓麵或切麵完成,一定要灑上足夠的手粉避免沾黏

【多用途配方一、中式白麵】(2人份)


中筋麵粉 1杯

水 1/3杯

鹽 少許

可以用 揉麵 或 壓麵




‧壓至刻度4,灑上手粉切開即成麵片
‧壓至刻度2或3,用切麵頭切開、灑上手粉,即成一般中式麵條
‧壓至刻度1,灑上手粉捲摺成長條狀,依適當寬度用刀切開即成烏龍麵(麵糰裡的中粉可以少部份換成太白粉,口感會比較Q)
‧壓至刻度2或3,灑上手粉後層層相疊,用圓形模垂直壓下取出即成水餃皮(邊料可以再切成麵片)
‧把水換成菠菜汁、胡蘿蔔汁或蕃茄汁等等,即可製成不同顏色的麵

【多用途配方二、雞蛋麵】(2人份)


高筋麵粉 1杯

雞蛋 1個

蛋白 1個 (或高粉90g不加蛋白)

麵糰質地較乾,建議用 壓麵

‧壓至刻度4或5,切開成同樣大小即成千層麵片
‧壓至刻度5,用切麵頭切開即成義式麵條
‧壓至刻度5(形狀盡量方正),切成兩張相同大小麵皮,即成義式餃子(ravioli)皮*
‧這個就厲害了!切成細麵條拿去油炸過之後,就變身超級台式的意麵了!
‧壓至刻度7或8,灑上手粉相疊後切開成正方形,即成餛飩皮(而且比花蓮各家扁食的皮Q多了!)

*義式餃子做法:一張麵皮平放在檯面上,在上面等距放上適量的餡料,外緣與間格刷上蛋汁後蓋上另一張麵皮,在蛋汁黏合處稍微加壓後切開即成


p.s.我覺得這台用在壓麵法的饅頭、花捲應該也很有希望。還有那個目前0勝3敗的可頌大挑戰,搞不好它也可以是天降神兵,不過...要等我上次失敗的心理創傷復原,可能還有很長一段的路要走了... T_T

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又有新玩具!

昨天上午在店裡的時候,收到了Wei遠從大洋洲託家人幫我帶回來的KA pasta roller set。

關於買了KA stander mixer之後就會無法回頭的教訓,我很早以前就從Wei身上學到。只是就算不是特別愛吃義大利麵,如果家裡擺了三大袋22kg的麵粉,還上市場買一斤30元的麵條,實在讓人很不甘心。這樣說起來,添購壓麵、寬麵/細麵切割等三件式的配件應該可以說是理性消費才對(再加上Wei的一句"我之前就買了"也發揮了一點點點刺激的作用...)。

總之,今天晚上在做麵包的空檔,我(又)像小朋友一樣把剛買的新玩具拿出來小試了一下。三件式的製麵組都是義大利製造的(老實說,看到這個頓時讓我覺得價值大增,畢竟做義大利麵,義大利人應該還是比美國人可靠吧...),附清理用的木柄小刷子一把和英、法、西文對照的黑白說明書一冊。

兩人份的麵條用中粉1杯和水1/3杯、鹽1小匙用勾狀攪拌器在缸裡打好之後,要先搓成長條狀靜置5-10分鐘鬆弛一下。接著把麵擀成厚度小於1cm的長條(厚度一定要小於1cm,不然麵糰過滾筒的時候會不順,壓出來的麵皮就無法平整)。然後裝上壓麵頭(記得把攪拌勾先拔掉,免得麵皮或手中途伸進缸裡,就會發生悲劇...)。雖然說明書上說轉速用2-4,但我還是用了最低速的stir免得手忙腳亂(況且兩人份的麵沒兩下就壓完了,太快結束很沒真實感)。從刻度1開始壓過之後,灑上手粉再調進下一個刻度(其實一般的中式麵條,我覺得壓到2或3就差不多了)。

接著,在壓好的麵皮上再次灑上一大堆的手粉,然後就可以換切麵機上場了。這個步驟同時也是整個流程裡最簡單也最有成就感的部份,但是請切記當切好的麵條順著滾輪落下的時候,請務必灑上一大堆(是真的非常誇張的一大堆)的手粉,然後用手指輕輕地把整堆麵撥到鬆開、均勻沾上手粉。

到此麵條算是大致完成,接著是可有可無的步驟。我通常會把做好的麵條再重複捏緊、鬆開幾次,讓它變成類似中式拉麵那樣的皺折。根據我個人的偏見,這樣好像比較容易沾附上湯汁和味道。

這樣,自製麵條就完成啦!若一次做的量多些,也可以晾起來風乾一小時,再灑上更多手粉(沒錯,做麵條要成功的要訣就是灑手粉絕不心軟),然後裝袋密封冷藏或冷凍皆可。

接下來,只要燒一大鍋滾水,把麵條丟下去煮,再另煮一小鍋雞高湯和貢丸,加入有貴人相助的度小月私房肉燥和蒜末(這味一定要,太關鍵了!),就是堂堂正正(?)的山寨版擔仔麵啦!



最後,再提供一個為廣大海外同胞升火的實用小資訊:只要使用壓麵機壓出適當厚度的麵皮,灑上(照例)一大堆手粉之後層層相疊,再用一個圓形小幕斯模軋型,就可以快速、大量地製造水餃皮囉!餛飩皮也可以做,只要麵糰裡加入蛋、壓薄一點再用刀(或pizza滾刀)切成正方形即可。

附錄:寫給自己的新玩具說明書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美崙早市, 花蓮, 台灣

今早上菜市場採買,意外地看到了這個東西...


好吧!在菜市場看到水果紙箱應該不算太意外才對。但如果它是出現在糖果攤上,而且每箱都只是一個手掌的大小,那就絕對不是我個人大驚小怪了。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Macaron這次又怎麼了...

紫球回花蓮來,帶了一盒Salon de The de Joël Robuchon 的Macarons來給我們當下午茶。星期六打烊之後,老闆和老闆娘坐在店裡享用足以吃掉我們瞎忙整個下午所得微薄利潤的晚茶。


(左上起順時鐘:焦糖/覆盆莓/芒果/紫蘿蘭/開心果/椰子巧克力)
原先也不是期待它的甜點會令人驚豔(畢竟說到底,Robuchon本人還是個廚師),只是總希望一個具有品牌高度足以教育消費者的店家,在口味和質感上能夠多一些傳達原味的精神。沒想到光是這樣的期待,結果卻還是讓人出奇地失望,甚至覺得對被我半強迫去買了這盒macarons還一路護送到花蓮來的球有點過意不去。

從餅殼幾乎稱不上有光澤的顆粒狀表面,就已讓人稍感不妙。實際吃在嘴裡時的鬆散結構、脆度和黏度皆無的口感,還是無法不讓我感到訝異。就口味而言,紫蘿蘭這個我認為是票房靈藥的口味,竟俗豔得像廉價的浴廁芳香劑(即使巴黎菜市場老先生請我們吃的紫蘿蘭小糖片也未曾讓我有這種感覺),椰子巧克力的內餡甚至出現了巧克力加熱過度的焦味。也許店家為了氣候、為了本地消費者的口味喜好,而在餅殼的配方上做了妥協(which 我覺得以它的品牌而言,並沒有必要做到如此地步),但內餡的搭配也不見高明之處,甚至還有明顯的失誤,就怎樣也說不過去。

之所以會如此地憤憤不平,也許也因為過去第一個讓我感到驚豔的macaron正是椰子巧克力口味。到現在我都還清楚地記得在瑪黑區Lenôtre的玻璃櫃裡,第一眼瞥見灑滿椰子粉的macaron表面竟閃著珍珠般光澤的景象給我的震撼,還有一口咬下那顆小小的macaron時,從厚實的巧克力內餡中流出香甜酒糖液的層層驚喜。

之前好幾次有朋友問我,某某家的macaron好像評價不錯,要不要試試看?只是我總覺得在氣候使得保存不易加上消費者口味不同這樣不友善的大環境下,去吃個大費周章弄出來的小點心似乎有點沒事找事。這次或許是某種對品牌的信任或對消費市場改變的期待,才初次嘗試了台壓版。只是這樣的結果,又讓我想到很久以前我用充滿(許多)偏見的觀察所得出的結論(之一)─在哪裡,就吃什麼。倒不是什麼食物哩程、飲食在地化這麼遙遠的論調,而是我愈來愈覺得對味道的感受和操控,就和語言、社會關係一樣是文化涵養的一部份,是自幼從每天的生活中累積而成。就如之於法國人,分辨兩支不同產地的紅酒,也許就像我們深知煮麻油雞得用胡麻油,涼拌則用芝麻香油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反應。如果這些味道、口感不是透過經年累月的接觸而內化到自己最深層的記憶庫中,就算掌握了材料的基本調性和原則,還是很難完全脫去依樣劃葫蘆的匠氣─即使是如Pierre Hermé 對味道、口感搭配的天才洋溢,對他所喜歡(或市場需求)且大量使用的日式元素如抹茶、柚子,還是不如他對巧克力、松露等歐式傳統食材的運用來得精妙。

於是,我必須很抱歉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吃了在台製作的macarons,卻也極有可能是最後一次。

※這語無倫次的標題,是從舊文"Macaron又怎樣?"延伸而來的,內容好像也有些相關(至少都跟標題一樣沒什麼口德),算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