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社會科學的迷信

如果我可以用「是」或「不是」回答這個問題,那其實我們也不再需要質性或是行動研究,問卷和統計分析就夠了,不是嗎?

相信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都可以透過「談論」賦予其意義,其實和相信問卷可以問得出人的動機一樣,只是另一種對社會科學的迷信而已。因為更多時候,語言給出的其實是框架,而不是意義。

記未完的早餐對話。

4 則留言:

大煙 提到...

因此想到
在法院裡面證人都只能回答 是或不是...

gananish 提到...

其實,也可以回答"yes, but, no, but, yes, but..." (誤) XD

mychichi 提到...

那個「是or 不是」的詢問
不是真的在「問」
已經離開「想要理解」的目的
是種刻意要製造擾動的動作
只是手法挺拙劣的
還帶點暴力

創造擾動的方式可以更搞笑諷刺或更柔軟感性一些
效果說不定還更好
比較不會傷到人
被人回k或被討厭的風險也會比較小一些

gananish 提到...

樓上還真狠,竟然補這麼多刀...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