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永遠的海島移民社會


從我們的漢人祖先來台至今幾個世紀,台灣依舊是個根深柢固的海島移民社會。

因為初代移民生活的艱困和海島空間、資源的有限,事物之用以維護生存的「實用性」和「經濟效益」成了價值判斷的最高準則,即使到了大多數人衣食無虞,甚至有點閒錢開始講求休閒品味的今日也還廣泛適用。無論景觀、建築、器物乃至飲食,都以它的工具性價值為依歸:大樓加蓋鐵皮屋頂的現象二十年如一日,反正便宜快速、可以防漏又多了個頂樓可用,醜一點有什麼關係?招牌看板為吸引更多人注意,斗大的字體和誇張的顏色也是天經地義;家電用品只要價格便宜,即使造型醜怪也能長銷熱賣,就連對「美食」的品味,也大力遵奉「便宜大碗(為了吃飽)」或「清淡養生(因為怕死)」之類與色、香、味覺享受程度毫無關係的奇特標準。

每天生活的週遭既然充滿了漫不經心的色彩和線條,普羅大眾對顏色、比例、線條、質感這類不存在於價值體系中的概念自然無從判斷其優劣。而原本應該是拓展眾人美學經驗的設計產業,也大肆利用這個盲點,塑造出所謂「簡約風格」的市場潮流。然而,與許多歷史悠久的美學潮流發展不同的是,這種「簡約」並不是歷經幾個世代極度繁複的裝飾、雕琢後化繁為簡所萃取出來的單純的美學元素,而是利用眾人對色彩和線條無從評鑑的不安而打出無色彩、無造型的安全牌─畢竟只要所有東西都沒了色彩和線條,誰都看不出來哪個人有沒有品味、會不會搭配(這倒有點呼應了咱們還沒有建構出什麼理論、思潮,就開始大談解構以凸顯其主體性不容批判的學術界)。

兩年前參觀羅浮宮的時候,在一間小展覽室裡,看到一個頂多六、七歲的小女孩坐在地上,對著面前的雕像專心地在紙上描畫,連家長不在身邊、以及一群參觀的遊客對著她(讚賞性質的)指指點點都絲毫不以為意。如果這樣的場景搬到台灣,我想有很大的機會這位小女孩會是身穿校服手拿學習單,而學習單上多半不會問她「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麼?」,卻會以極有效率的方式指出幾件指標性的展品,讓她不至於浪費時間欣賞那些不太有名的作品,而可以在有效率地學習到諸如「創作者是誰?」「創作的年代是何時?」等關於幾件名作的重要知識,直到有一天她再也感受不到色彩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氛圍,不見價格就無法評斷一個物件的價值,而終於無可選擇地投入潮流、成為另一個「簡約風格」的擁戴者。

而之所以讓我想起這個小女孩,其實只是因為這兩個星期,發現台灣竟然沒有生產我們想要的店面遮雨棚樣式而已。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上帝的愛,超越反同志遊行。

(稿子幾天前投了基督教的報紙,沒什麼動靜,大概這種抱怨文只適合待在自己的地盤上,還是放回來好了)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哥林多前書十三:1~3

身為一個基督徒,對於這次的反同志遊行,我感到非常的痛心。痛心之處不在遊行訴求的主題,而在於發起遊行的心態和目的。

一個大張「上帝的愛」旗幟,甚至不惜拿全台基督教會與信徒來背書的公眾活動,卻連許多包括我在內的基督徒都感受不到任何「上帝的愛」的成份在裡面,我看到的,只有一群人妄想著代替上帝施行審判的驕傲。

基督徒的生命,難道不是應該讓人看見這是一群自身軟弱的人,是罪人中的罪魁,是靠著上帝的愛才得以完全?難道不是應該藉由我們,讓人羨慕這樣的愛和大能,而打從心裡願意親近真理,同享復活的生命?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能活出基督的樣式叫人羨慕,憑什麼將上帝的律法端出來要眾人信服?而今我們自身無法讓子女從我們身上看到基督的愛,無法做光做鹽影響這世代,卻反過來大聲責怪這個社會,或是社會裡的少數人,扭曲了孩子們的價值觀。

如果對任何對象的任何關注是出於愛,我們怎麼可能不首先注意到他身上所擔負沉重和傷痛?如果我們關注同志議題是本著上帝的愛,怎麼可能不首先注意到整個社會加給同志的壓力和傷害,卻還要在愛他的靈魂以先,就以律法和指責來加深這些傷痕?

耶穌教導我們的,是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祂身上了。而當這些人站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卻總把目光轉向他處,總妄想粗放農業式的大量灑種、大片收割,甚至不惜拿少數人出來大做文章,好讓更多人注意到我們的聲音。最可笑的是,當我們得以在公眾面前高分貝發聲,我們就以為高舉了真理、傳揚了福音,卻忘了話語不能叫人得救,只有恩典可以叫人得救,而我們毫無見證的生命則恰巧是人們和上帝的恩典之間最大的阻隔。

上帝完全而超越一切的愛,我想,身為基督徒的同志必有過人的深刻體會。因為若非靠著上帝完全的愛,我無法想像,他們該如何去原諒和愛這些迫不急待在眾人面前丟出第一顆石頭的主內弟兄姐妹?!

10/29 update: 報社回信了,果然早點拿回來網誌上放是對的,連同回覆內容一起留下來做個紀念好了,ㄎㄎ!

親愛的作者:

謝謝您支持論壇,費心寫稿給論壇,經過我們細細審核過,

覺得您的這篇稿件較不適合論壇報使用,

為恐耽誤您在別處刊登的機會,特此告知。

至盼仍能收到您的其他稿件。

基督教論壇報編輯部 敬上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花椒鹽焗雞


這個,不是我要說,簡單方便效果好。
簡單,說的是材料便宜又容易取得。只要一片雞胸、去骨雞腿或全雞,一張烘焙紙加上一大堆鹽和一把花椒就行了。
方便說的是調理過程。雞肉放在袋子裡加點酒、胡椒抓一下(不要也可以,我習慣這麼做),然後放到烘焙紙上整個包起來,鹽和花椒用乾鍋文火炒熱,然後把紙包雞埋進鹽堆裡,蓋上鍋蓋不理它繼續用文火燜30分鐘就好了。動作俐落一點的話,連碰到生雞肉都不必,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乾淨優雅。
至於效果好,多半來自「鹽焗」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有學問,比什麼「嫩煎雞腿排」感覺厲害多了。上桌的時候雞皮帶點烤色,又有淡淡的鹹味和花椒味。不說自己吃了開心,就算是拿來宴客,也都還能騙倒不少人。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週末出遊

以前曾經流行過一則笑話(別擔心,不是要說麵條與包子):一個小孩去上何X仁美語補習班,第一天回家後媽媽問他:「你們老師叫什麼名字?」「好像叫Jennifer...」這老媽馬上氣急敗壞地衝出門,跑到補習班跟櫃台小姐理論:「為什麼我兒子的老師不是何嘉仁?」櫃台小姐抬起頭,看了媽媽一眼,說:「要不然,你轉班啊!把你兒子轉去長頸鹿美語...。」

昨天下午拜葉阿美之賜,我有幸上了一堂長頸鹿的美語課,啊不,是吳神父腳底按摩課─看好囉!是「吳神父 腳底按摩」,不是「吳神父腳底按摩」。就在海濱小鎮上天主堂花木扶梳的院子裡,看著比照片上"福態"不少的吳若石神父本尊對著面前的腳丫子揉揉捏捏,不時還有主日學的小朋友跑來跟他打招呼又害羞地跑走,忍不住想起台北家裡附近夜市旁一個比一個大的「吳神父腳底按摩」「若石腳底按摩」甚至「吳師父腳底按摩(山寨版?)」招牌,竟然都是從眼前這個國語、台語交雜地說「這是你的甲狀腺」、「你每天有十一點以前睡覺嗎?」的老先生而開始的。


在我們待在院子裡的幾個小時之內,吳神父還有另一位訪客─一個他稱為「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學生」的日本老先生。他跟吳神父學過腳底按摩,之後每年都會來台灣看他,也跟他交流一些他自己的方法。隨行的翻譯跟我們說,他這次只來三天,第一天到台北休息一晚,隔天(也就是昨天)到台東來找吳神父,卻只能停留一個半小時,就要再趕到台東機場搭下午的班機回台北,準備隔天回到日本。關於這種旋風式的拜訪,大概只能說它雖然不具經濟效益,卻相當感人。

至於我們,可沒有日本人那麼深的執念。雖然只是從花蓮出發兩個小時的車程,也是要盡量讓這一趟路顯得不虛此行。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最好的方法,不用說,當然是玉里藍山的午餐。在決定要點油封鴨腿(confit de canard)之前,其實猶豫了很久,畢竟這道不管在法國還是台灣都踩過地雷。不過藍山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外皮焦脆、肉質不柴不爛的鴨腿絕對在水準之上,即使在早餐還沒有全數消化完的中午稍早,還是讓我吃個只剩骨頭呢!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BAILLARDRAN, Boulogne Billancourt, France.


兩次到巴黎,租屋處下樓一分鐘路程,就是這家來自波爾多的Canelé專賣店(它對面是麵包店Le Grenier à Pain。Dalloyau更近,從住處窗口就可看到店內,可以說是明明在92省卻名店密度莫名爆表的街區)。第一次因為是春天去,櫥窗裡擺的大多是巧克力、牛軋糖和Praline之類的東西,在遍地都是精美甜食的大巴黎地區實在很難引起我的興趣,只進去買了幾包小巧可愛的手工糖果,倒是對包裝糖果的漂亮禮袋印象比較深刻。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兒時回憶

就某方面而言,我外公稱得上是一個料理天才。

因為媽媽的兄弟姐妹特多,小時候每到暑假,外公家就成了兒童夏令營。每到下午,院子裡擺上一個塑膠泳池,我們表兄弟姐妹大大小小就可以全擠在裡面耗上一個下午。那個水深勉強及膝、揮手就打到池壁的小泳池到底是怎麼讓我們能在裡面耗上那麼久,其實已經不記得了,倒是每次玩累了被打撈起來之後,總會喝到外公不知道哪裡來的靈感發明的甜玉米牛奶,好像也成了夏天午后喜歡玩水的重要原因。

二十年後,終於鼓起勇氣複製了當年的美味─牛奶加上甜玉米煮滾,打上蛋花再加糖。我一邊煮、一邊想著:這麼奇妙又簡單的組合,到底有什麼魔力可以讓一群小鬼頭為之瘋狂?


在把喝了一口的玉米牛奶倒回鍋中煮成玉米濃湯的同時,我得到了一解多年懸念的兩個結論:小孩子的口味果然不能和正常人類混為一談,還有,有些東西還是留在回憶裡就好。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大故事小啟示


十天前要從蘭嶼回來,剛好遇上了要來不來的颱風,班機從第二班開始就因為機場關閉而取消。

隨著被取消機位而滯留機場焦急等待候補的人愈來愈多,當然得照例上演幾齣鬧劇,像是涼鞋草帽小姐自認為很幹練地跟櫃台代班實習生說:「不要跟我說『幾分鐘』,是幾分鐘你要給我一個確定的答案(而這個答案顯然不是由實習生,而是由大海彼岸的台東機場決定的)。」或是十幾個人的大團(機位也才十九個而已)鍥而不捨地向櫃台小姐追問「那我們十幾個人有辦法候補上同一班嗎?以你的經驗....」當然櫃台是沒辦法給出確定答案的,畢竟候補名單那麼長,而今天會不會有另一班飛機誰都說不準,但他老兄還是鬼打牆一樣地在櫃台前「沒關係,你告訴我,以你的經驗...」糾纏了好一陣子。

場景一變,到了山腳下的學院新班級的第一堂課。因為冗長的點名實在無聊,決定讓小朋友自我介紹,再免費奉送每人一題有問必答,說好了只能是yes/no question。大部份的小朋友還是莫名害羞,只有一個在眾人的慫恿下終於問了「你會不會當人?」「會」我說。又過了好幾個人,一個坐在教室最後面的小朋友再次發難「那我會不會被當?」這次我自己打破了規矩,跟他說「有可能」。小朋友反應倒是挺快,馬上揪住小辮子「你不是說只會答 會 或 不會 嗎?」經他這麼一問,我只好帶著抱歉的微笑,拿起點名表問他:「你真的想要我現在就跟你說 會 還是 不會 嗎?」

孩子,這都是為你們好,人生無常的道理你們最好盡早體會。而且很多時候,其實無常比較好。畢竟那些斬釘截鐵要個確定答案的遊客據我所知,很多因為受不了結果不明的等待,最後上了海盜船搖晃三個多小時才回到台灣,而我們那天,可是吃飽了牛肉麵和滷味之後,搭上當天終於起飛的最後一班飛機,在無風無雨的天色中降落在台東豐年機場。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歡迎來坐坐

又到了久違的進度報告時間。咱家的第一套桌椅今天送到囉!所以目前本店可容納客數:3人(如果大家不介意立食早餐吧的話,可能可以變成6人)。這是放在室外的座位,目前打算只放一桌三椅,免得變成騎樓大排檔。椅子在同級的戶外傢俱裡面算是很好坐的。


坐在座位上看出去的風景,也還不錯啦!而且因為是西邊,早上也不會吃個早餐就曬到變成乾。

再來一直到開店前,應該都會固定每天把它擺到騎樓,傍晚再收進來。根據高進的說法,是「讓鄰居習慣它們的存在」。畢竟在我們搬進來以前,咱家騎樓已經稱職扮演大廈的公有機車停車場長達半年。雖然我們開始動工後,在柱子、鐵門上貼滿了請勿停車的公告,還是有些熱情的鄰居至今依然停得欲罷不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