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Macaron又怎樣?


剛在網路上,看到台北一家還算挺有口碑的法式甜點工作室推出Macaron「新品」,好死不死,就是我幾個月前也帶回來的某巴黎名店「上一季」的季節口味(而且還是我精挑細選的三家名店六種口味裡,唯一被我家寶嫌棄為『蟲的味道』的口味 > <)。依Blog上的圖片和介紹來看,應該是材料的搭配和長相(顏色啦質感等等)原原本本地「翻譯」了過來變成台壓版。

這件事至少有兩點讓我不滿:一是做Macaron這回事,賣相、口味和口感講究到了一個程度之後,接下來就是各家師傅在食材運用、口味搭配跟口感變化上面互判高下。所以模仿別家口味這種做法,就我看來,是Macaron師傅自貶身價的行為(對於這口味的『靈感』哪來未有隻字交待,對消費者有無誤導之嫌又是另一回事)。那話說回來,畢竟我們在台灣,搞不好人家是以兩千三百萬同胞的口福為己任,想讓大家吃到「此餅只應巴黎有」的不同口味?問題是,Macaron這種東西,季節性是品嘗的一大趣味,也因此巴黎各家名店皆挖空心思,將各季節中最富有季節感的食材變成當季限定口味的Macaron。偏偏什麼不好抄,竟然在快要春回大地的農曆年前推出人家初秋時出的口味,這感覺有點像中秋節吃肉粽,學了表面,沒學到裡子,結果就是不明究裡的人吃得歡天喜地,稍有了解的人看了啼笑皆非。

但我覺得最令人驚嘆的,是台灣人陶醉於自己想像的事物的能力─就台北這幾家稍微有點模樣的店家,也能讓這麼多人把吃Macaron當成甜點朝聖一樣捧上天,每種口味咬一口就可以寫一篇文情並茂的食記。反而是名店林立的巴黎,不但不是每個人都愛吃Macaron,更不是每家名店的所有口味都有人欣賞。巴黎人愛吃是一回事(也還挺甘願為了美食而排隊,反正他們連上個郵局都要排隊應該也挺習慣了),對於某個師傅多有名、某家店得了多少獎這種「小事」,倒是更多一副「喔!那又怎樣?」的事不關己態度。

記得從巴黎回台灣前幾天,C說有家麵包店的蘋果塔挺好吃,她經過那一帶都會順便去買一個當點心,可是她只知道那家店怎麼走,地址、店名一概不知,但一定要帶我去一次。於是我們這麼一去,就去到了鄉村麵包的始祖店Poilane,而且那家門市還是一兩年前全巴黎市九百多家baguette跟coissant評選出來前五名的其中一家。但人家還是一樣小小的一個店面專心賣它的麵包,什麼得獎這種事就跟麵包出爐的香氣一樣隨風而去,所以這些事要不是有人給了我台灣部落客專文介紹的連結,我和C就算吃了一百個蘋果塔,恐怕也不會知道。問題是,那也沒什麼不好哇!就我看,這種「喔!那又怎樣?」的態度,是每天被美食環繞的人才有的特權。而比起用相機和牙齒細細解剖完一顆Macaron之後寫下什麼「輕脆的外殼,香氣四溢的內餡,真不愧是有『少女的酥胸』美喻的夢幻甜點,Pierre Herme(拼錯人家名字也是慣例)果然是大師中的大師!」之類的鬼話,可以兩口吞下一個Macaron,然後輕皺一下眉頭說:「這個胖子在搞什麼鬼?」的囂張態度,才是人家奇美廣色域說的「奢侈的幸福」嘛!

2 則留言:

大煙 提到...

少女的酥胸
這種形容法...
叫我怎麼吃的下去...

gananish 提到...

對!我第一次看到人家這樣寫的時候,也是有這種感覺。看來macaron在台灣最後可能會變成宅男最喜愛的甜點第一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