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菜市場的文化衝擊實習課


趁著接近中午人少,拿K上次帶來給我們的兩條魚上市場請魚攤老闆娘幫忙處理。
在去鱗去鰓去內臟的同時,和老闆娘說起魚是人家從蘭嶼一路背上來給我的,老闆娘一臉詫異(但倒是沒有惡意)地說:「幹嘛那麼遠帶來?也不是很好的魚啊!」我有點驚訝,只是沒說出來,笑一笑就含糊帶過。老闆娘把處理好的魚重新包好遞給我又說:「這要趕快吃,不然會臭,這種吃海藻的魚...」我說了聲知道,把兩條魚接過來。回家的路上,卻一直在想著這些對話。

一直以來,看到鸚哥魚都只在蘭嶼(除了一次在日本台的節目裡),也一直覺得它是很好的魚,刺少,肉質又白又厚,T有次把她家冰箱裡大隻的鸚哥魚讓我們拿回去吃,我的不好意思到現在都還記得。老闆娘快人快語的幾句專業意見,著實讓我有點嚇到,原來這個不算很好的魚?接著又忍不住想起兩天前才放榜,現在可能還在為了要來花蓮而興奮的K。如果就這兩條魚,可以讓我稍微體會了兩個價值體系的碰撞(況且我還不是完全屬於其中的一個),那對K來說,兩個月後即將開始的新生活裡,每天要面對多少類似的事件?即使不盡然產生衝突,但是對於心理上、觀念上的衝擊,大概還是一股必須花上許多時間和力氣來平復的無形壓力。

回到家趕快起了油鍋,把兩條魚劃上刀痕先下鍋炸了。都說了我不是完全屬那個體系,其實我也還是怕廚房裡面充滿那一股有點熟悉卻算不上好感的氣味。炸好的魚一尾先用了洛神花醬汁紅燒當成午餐,酸酸甜甜的又不腥,連平常不太愛吃魚的寶都直說好吃,比盤子還大的一尾,兩個人一餐就把它吃個精光。想到昨天報章上一家餐廳的介紹,老闆娘初到北部,要求餐廳老闆照老家海港的方式拿紅喉煮麵線卻被譏不懂吃魚,於是開了餐廳以後,一定要放上這道菜「讓大家看看誰才是不懂吃魚」。K的能力和技術都不必人擔心,但以此年紀和經歷,他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自信,我一邊期待,卻也有點心疼。

沒有留言: